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54节(1 / 2)





  凌云愣了一下:他没有要求,他居然敢表示没有任何要求?他当自己是傻的么?心底的火苗顿时又往上蹿了蹿,凌云几乎是冷笑了起来: “那何大萨宝的意思,莫不是准备任劳任怨,尽心尽力地帮我一回,但求能将我等平安送到,绝无任何要求,也不求半点回报?”

  她的这一问里,自然全是嘲讽,何潘仁却认真想了想,摇头道:“那倒也不是如此,咱们既然同路而行,就不能互相猜忌,我行事有时或许不合常理,还请三娘多给我一份信任,这是何某唯一的要求。”

  这个要求自然是合理之极,简直都算不上是什么要求了——若不能互相信任,又何必勉强同路?凌云自是点头应允,接着问道:“还有呢?”

  何潘仁犹豫了一下,果然接着道:“还有就是,若是咱们能顺利到达,我的确还有一个小小的奢望。”

  凌云心里了然,笑容里未免又带上了两分讥讽:“还请何大萨宝赐教。”

  何潘仁沉默片刻,看着凌云的眼神愈发复杂深邃:“我只希望此行之后,他日再见,三娘依旧能把何某当成同伴而非敌人。”

  依旧把他当成同伴?这算是什么回报!凌云好不意外,一时倒不知该如何接口了。

  何潘仁对她笑了笑:“三娘不必惊异,何某十二岁离家经商,十六岁便做到领队,不到两年又在机缘巧合之下,成了昭武九姓的大萨宝。因年纪容貌之故,多年以来,何某不敢以真面目示人,也习惯于以另一个身份行走,伪饰之处,在所难免。不过扪心自问,除此之外,我倒也不曾亏欠于谁。今日三娘不计前嫌,冒死相救,此局虽是尊师所设,此事却没有半点水分。这份维护之情,何某铭记在心,必当尽力偿还,不然日后何某又有什么颜面去主持公道,有什么资格来立足中原?这是何某的一点私心,还望三娘成全。

  凌云瞧着何潘仁,心头微觉得异样,到底还是点了点头——他的话说得虽然依旧客气,神色之间,却比往日多了一种难言的睥睨之意,让人不得不相信,对于他这样的人来说,“这份人情,必当偿还”,便是世上最牢靠的理由。

  何潘仁的神色明显松快了一些,微笑道:“多谢三娘。何某之所以希望事情了断之后,跟三娘依旧是友非敌,也是出于私心。毕竟何某是生意人,既要做四海的生意,便要交四海的英雄,沈前辈和三娘都是何某生平仅见的英雄,也都是何某敢以性命托付的君子,何某贪心,只愿两位能看在何某尽力弥补的份上,日后若有再见之日,还能再相信何某一回。

  “不过此事三娘也不必急于回答,你们汉人有句话叫听其言,观其行。无论如何,何某都会尽心竭力护送各位北上,待得安然抵达之日,三娘再行决断也不迟。

  “如此约定,不知三娘意下如何?”

  他的话实在是诚恳到了极点,凌云心头的异样却不由更甚——她进屋前就已做好了种种打算,进屋后更是警惕到了极点,没想到最后何潘仁竟然只提了这么一件事,还给她留下了足够的余地。这结果来得实在是太顺利也太容易,让她简直有点茫然,仿佛之前用的种种力气,一时都落在了空处——这位何大萨宝,难道真的如此恩怨分明,通情达理?他的话里,真的没有设下什么陷阱?

  她忍不住又细细地想了一遍,却发现,这样的约定实在太过简单,不可能有什么言辞上的陷阱,而且怎么看对自己都是有利无害,仿佛这位何大萨宝真的因为她出手相救的事愧疚无比,又实在看好她和师傅的人品武功,只希望找个机会能弥补过失一般。

  在连二连三的变故之后,在危机四伏的去路之前,这样的想法的确能让人心情为之一松,甚至让人心里忍不住有隐隐的舒爽和得意,但事情,真的就是这么简单么?

  恍然间,凌云的耳边仿佛又响起了师傅的话,“你心性太实,心地也太软,正该好好磨练,这何大萨宝,便是你要上的第一课”,还有,师傅明明已经说过的,这位何大萨宝的一贯作风……转念之间,她已彻底明白过来——不,何潘仁依旧在演戏,他来到中原的目的从来都只有一个,那就是结交权贵,打通商路;如今,他的目的也依旧如此,只是换了一种更像实话的包装,一种更有诚意的姿态,以骗取他们的信任,从而攀上父亲,攀上更有权势的人物,彻底打通从西域到中原朝廷的这条商路!

  她不由深深地看了何潘仁一眼,却见他也依然在看着自己,神色诚恳,眼神深邃,仿佛说的每一句话都是发自肺腑……一时间,她在恼怒之余,简直生出了几分佩服:这位何大萨宝的无耻和贪婪当真已经到达了一种坚忍不拔的境界,能曲能伸,算尽人心,难怪师傅说,自己可以用他来磨炼意志,而自己至今还稳稳地站在这里,没上去一脚踹飞了他,这意志也算是有所长进了吧?

  瞧着何潘仁,凌云终于笑了出来:“好,一言为定。”他敢说,自己就敢应,至于别的,他不是说了么,到了涿郡之后再说也不迟——她会让他知道答案的。

  何潘仁的脸上也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笑容,向凌云欠了欠身:“一言为定。”她是觉得自己不过还是想利用她去结交人脉,打通商路吧?她能这么想,那真是再好也不过了。

  他看着凌云,缓缓举起了自己的右手,凌云毫不犹豫地一掌拍去,双掌相击,发出了一声脆响。

  这声音并不算大,却仿佛在堂屋里回荡了许久。

  伏案酣睡的吴四猛然间惊醒过来,抬头一看,却见堂屋里早已是空无人影,院外似乎有马蹄声在逐渐远去。他慌忙起身出去,却见向老三正一脸困惑地站在院子里,瞧见他出来,忙两眼放光地问道:“你怎么才出来?那位何大萨宝在里头到底说了些什么?”居然眨眼间就把那个凶悍无比的小娘子哄得冰释前嫌了,还忙不迭地带着他一起上了路?这本事,他也想学着点!

  吴四“啊”了一声,想了半日才道:“他说,‘你昨日一夜都没有睡好吧,现在好了,什么都过去了,你先安安静静地休息一会儿,放心,我帮你看着呢……’”

  他竭力模仿着何潘仁浑厚柔和的声音,却说出了一种诡异到极点的效果。站在满是阳光的院子,向老三只觉得背后一阵发凉,心里更凉得彻底:不会吧?难道女人爱听的就是这种调调?到底是自己的耳朵出了问题,还是她的脑子出了问题?

  作者有话要说:  今天晚了……唉,打了个好长的电话,但我现在什么都不能说,希望不久以后能告诉大家结果吧。

  第110章 焚城之火

  邺城名声极响, 城池却并不大,骑马绕城而过, 也用不了一刻钟的工夫。那四面城墙瞧着还算齐整,只是墙体瞧着似乎有些单薄,并无半分古朴之意, 唯有北边城墙厚露出了几座庙宇的重檐碧瓦, 还算有些庄严气象。

  玄霸之前在城外心急如焚地等着凌云时, 自是不会留意到这些, 此时一路绕行,瞧见这小小的城池,未免有些意外,转头便向沈英问道:“师傅,这邺城不是号称三国故地、六朝旧都?怎会这般狭小局促!”

  沈英摇头道:“六朝旧都的那座邺城, 三十多年前便已被人夷为平地了, 当时就留下了城外的这座大慈寺,如今这座邺城便是借着大慈寺的院墙扩建而成的, 规制还不及当年的三成,算什么故地旧都!”

  玄霸奇道:“三十多年前?是前朝的时候?我怎么没听人说过?”

  沈英讽刺地一笑:“前朝倒也是前朝, 只是下令焚毁邺都的,却是先皇。”——那时杨坚已是大权在握, 正准备改朝换代,相州总管尉迟炯从邺城起兵讨伐杨家,兵败之后,杨坚便下令放火焚毁邺城, 百姓一律迁往安阳,工匠们也都被拉去修大兴城了。历经百年的南北双城、铜雀三台,自此彻底成为了一片废墟。

  听到沈英语气淡淡地说完这番变故,玄霸自是连呼可惜,凌云忍不住问道:“当年住在邺城的百姓应该为数不少吧?安阳住得下么?”

  沈英叹道:“邺都号称人口百万,一座安阳城如何能容得下?多少人一夜之间家破人亡,好些富贵人家也难以幸免。”

  凌云默然回头望去,但见城门后依旧是古柏森然,古寺静立,此时看去,却仿佛多了一份苍凉之意。三十多年,它们都曾见证过百年雄城毁于大火,无数百姓流离失所的那一夜吧?人世多变,白云苍狗,谁知道今后它们还会见到什么样的变故?

  她正是越想越不舒服,就听何潘仁深深地叹了口气,语气里满是惋惜:“真真是暴殄天物。”

  不知为何,这话凌云听着竟是十二分的不顺耳,脱口道:“我等的确不及大萨宝爱惜财物!”

  何潘仁微笑着瞧了她一眼:“多谢三娘夸奖,不过何某可惜的,并非那些土木砖石,而是邺城的百万人口。天生万物,唯人为贵,何某虽是蛮夷之辈,又是商贾俗人,这点道理还是懂的。”

  凌云不由无话可回,倒是沈英笑了起来:“何大萨宝何必过谦?大萨宝做四海生意,结天下英豪,这唯人为贵的道理,原是比谁都明白。”

  何潘仁含笑欠了欠身:“沈前辈过奖,我只是知道,做生意总得跟人去做,若是没有人,凭他什么亭台楼阁、金银珠宝,都是一文不值的。”

  说话间,一行人已来到邺城外的漳水岸边,但见水面颇为宽阔,原本架在河上的浮桥却已从中而断,如今只靠着几艘舟船来往渡人。沈英轻轻带住了坐骑:“我只能送你们到这里了。”

  凌云和玄霸都已知道,师傅不能再往北走,但当真听到了这句话,心里却还是一阵不好受。玄霸忍不住问道:“师傅,你以后还会在这边吗?等我们从涿郡回来的时候……”说到这里,他突然意识到有点不对,吭哧着说不下去了。

  沈英“哈”地一声笑了出来:“傻孩子,若那时我还能在这里毁桥拦道,只怕这天下就又要到了焚城灭国的时候了!”说着她的目光扫过远处的平原河流,语气突然变得有些怅然,“不过,看这情势,这一日,只怕也快了。”

  一旁的良叔脸听得脸都白了,他原也见过几次沈英,当初窦夫人为玄霸延请拳脚骑射上的师傅,这位沈英因为据说善于调理筋骨气血,看着又是一副好脾气的模样,便被窦夫人一眼瞧中了;到了长安这边之后,她不知怎么地就成为了几位师傅中的带头人。那时她总是笑眯眯的,并不引人注目,谁能想得到,她居然是这样一位深藏不露又胆大包天的人物!堂堂国公府的娘子郎君,如今居然多了个占山为王的师傅,他还不知该怎么去跟国公交代呢,如今这位师傅竟然还如此口无遮拦,这么要命的话也敢大喇喇地往外说!

  凌云和玄霸听得也是一愣,师傅的意思是,又要天下大乱,改朝换代了?这话实在是太过耸人听闻,玄霸纵然心直口快,此时也不知该如何开口,凌云却想起了自己的田庄里那些绝望麻木的面孔,心头砰地一跳。

  沈英不在意地笑了笑:“你们还小,原是看不了那么远,想不了那么多,不过世道已到这般地步,凡事多想一想,多留条退路,总是没错的,至少到那大火再次燃起的时候,也不至于措手不及,无处可去。”

  玄霸忍不住轻轻“啊”了一声,惶然回头看着邺城:这天下,真的会再次燃起焚城大火吗?

  良叔再也忍耐不住,低声叫了句:“沈师傅!”如今这里虽没什么外人,这么大逆不道的话也不能随口乱说啊!